【環球軍事報道】儘管西方國家仍有所懷疑,但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海軍正在巧妙的應對水面艦艇維護挑戰。2013年,解放軍海軍列裝了17艘新型水面艦艇。這些艦艇繼續把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序列從規模較小的蘇式戰艦序列向能夠擴展部署的現代化多任務平臺轉變。不過,海軍專家敏銳地意識到,只有在經過嚴格訓練與實戰操作後,這些平臺和有效載荷才能夠發揮真正實力。要令這些複雜的現代化戰艦發揮潛力,解放軍海軍就必須要攻剋隨技術進步而來的維護挑戰。
  西方觀察人士一直懷疑解放軍海軍的艦艇維護保養能力,而且有著充足的理由。他們認為,解放軍海軍缺乏基本技術、維護保養經驗,而且海上戰鬥序列的表現也不及其理論能力。然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就開始關註軍事現代化建設。受美軍高科技主宰兩次海灣戰爭的影響,解放軍提出了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目標,後來又升級為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
  就解放軍海軍而言,其不但開始引進新型平臺與武器,還強調全軍提高軍官素質加強教育,掌握信息化與網絡工具,並創建維持海軍作戰的保障體系。通過這樣做,解放軍不僅為支持水面艦隊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奠定了必要基礎,還朝建設職業海軍所需維護保養文化邁出了重要步驟。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艦艇保障之路
  在最近的改革中,這種轉變重點表現在解放軍海軍維護管理流程上。2011年,新準則明確了“有中國特色的艦艇保障之路”,明確並改革瞭解放軍海軍維修管理責任與維修保養實施細則。解放軍海軍裝備部負責各部隊平臺與武器裝備的採辦。其為解放軍海軍三大艦隊艦艇與岸上活動制定維修政策與規則。
  在2011年解放軍海軍改革中,三大艦隊成立裝備部,可能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從某些方面來看,這個新機構代表著回到過去。1985年之前,解放軍海軍三大艦隊設有後勤部,但時任海軍司令員的劉華清上將撤掉了後勤部,並把其職責移交岸上司令部,使艦隊司令部得以把精力集中在海上行動。這使解放軍海軍與岸上聯繫密切,只有在特別的情況下才會遠航。然而,解放軍海軍遠海作戰需要處於一個司令部下的高水平的作戰與支援一體化指揮。新成立的裝備部負責確保平時與戰時的這種一體化維修與支援規劃。其主要職責包括:計劃管理、計劃戰役導向裝備工作、細化並落實規章制度、實施維修,以及組織物資保障。
  在東海艦隊,艦隊裝備部組建3個主要專家組,負責艦隊支援行動作戰管理,維修保障分為三個級別,以及平行的維修管理系統。在這種結構中,解放軍海軍基地可提供最高級別的維修保障。其承擔的任務包括:乾船塢修理、協助“中繼級”修理、艦艇執行重要任務時的伴隨修理、按照上級指導完成戰時修理任務。
  甲板級維修日益依靠自動故障診斷
  與美國海軍一樣,解放軍海軍艦艇艦員負責甲板級維修。與解放軍全軍相同,解放軍海軍也在提高艦員教育水平,增加徵召大學畢業生新兵,用士官替代義務兵。這種基本轉變仍然是一個進展中的工作,但這不並妨礙其重要性。解放軍海軍艦員按照《海軍艦艇修理條例》和《海軍艦艇裝備與技術管理條例》實施維修。中國艦上維修工作主要包括三種類型:平時維修、修理期維修和戰時維修。戰時維修暗示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部隊有權在戰時進行維修,否則艦艇會送交上級修理單位。
  良好的維修管理應該以最小化災難性設備故障同時最大化裝備可用性為目標。目前解放軍海軍是否能夠實施美軍的“計劃維護系統”,或是解放軍海軍所有水面艦艇平臺是否有這種系統還不得而知。解放軍海軍消息來源稱,未來水面艦艇維修工作將越來越依靠自動故障診斷,而不是既定計劃。
  最新型“旅洋”級驅逐艦和“江凱II”級護衛艦都裝備了電子裝備管理系統,解放軍海軍其他艦艇也將陸續裝備這種系統。這些系統將監控並收集關鍵設備參數,如油液品質、軸承振動、噪音、溫度和轉速。收集到的信息會反饋給裝備製造商。岸上設備技術支持組也可訪問這種信息,並動態管理艦上關鍵部分的維護。據報道,在東海艦隊護衛艦艦隊,利用這種動態維修管理模式,裝備完好率提高了20%。
  聯合民企提供隨叫隨到式保障
  當裝備出現意外故障時,艦員可能不具備解決問題所需專業技能。有時候,艦員甚至無法明確故障的性質。當艦艇在港口時,艦員就能夠向較高級別維修機構或軍工企業請求專家援助。在海上行動期間,艦載裝備維修辦公室專家有時會在艦上提供維修保障,或是在伴隨的後勤艦艇上提供保障。雖然這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艦員有機能力的局限性,但不要忘記,大多數海軍都依賴於某種程度的岸上保障與隨艦技術人員保障相結合的方式,完成複雜地水面艦艇維修或計劃維修。如果沒有隨艦專家,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就需要依靠現代通信手段提供支援。
  解放軍海軍設立了一個計劃與信息中心,該中心能夠以電子方式向已部署部隊提供維修計劃。至於更複雜的維修,可向岸基海軍專家與製造商尋求援助。艦隊裝備部負責協調這些專家。2012年3月,東海艦隊裝備部與地方36家企業協定保障協議。其還與上百家民營公司與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提供隨叫隨到的設備支持服務。據稱,這些能夠很快從和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充當後備力量。
  岸上保障模式加快艦艇補給速度
  提高裝備可用性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減少非必要裝備磨損。就在不久之前,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基地還未能提供艦上基礎維護管理所需工具,迫使船舶製造廠家提供這些服務。十一五計劃期間,解放軍海軍確立了在母港提供岸上維修服務的目標。解放軍海軍把這些服務——燃油、飲用水、岸上電力、熱能、高壓空氣與空調——稱為六項補給。
  在許多情況下,提供這些服務要求大幅度改造或完全重置碼頭,並建造設備管理與分配中心設施。從中心位置提供這些重要服務,能夠大幅度降低對艦艇本身輔助工程設備的磨損。這也減少了艦員的工作量,既提高了艦員的生活質量,又延長了艦上兵力保養時間。供應淡水還加快了艦艇部隊再補給的速度。而且,從岸上提供六項補給,還能夠減少開支。到2011年,解放軍海軍所有主要水面戰艦母港都可提供六項補給。
  強調在威脅環境下保障戰時維修
  解放軍海軍維修計劃的鮮明特色是:強調在受到敵方直接攻擊時完成保障。從官方媒體的報道來看,解放軍海軍的維修演習通常會在模擬空襲條件下進行——在這種環境下,關鍵公路與碼頭都會受到破壞或被摧毀。在其他情況下,解放軍海軍也會模擬特種作戰部隊威脅使海軍部隊所需關鍵支持無法迅速到位的情況。對在敵方攻擊環境下提供維修保障支持的關註,突顯瞭解放軍海軍對可靠保障服務的強調。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強調還停留在保障小型巡邏艦艇組成的海軍階段。在毛澤東的“海上人民戰爭”模式中,這些小型戰艦會在衝突爆發時離開基地,在陌生海域行動時,需要有維修與後勤保障。
  自五年前首支護航編隊前往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以來,解放軍海軍一直持續部署護航編隊。雖然此前解放軍海軍曾進行過遠洋善意巡航,但反海盜行動是中國首次超越其海岸的地區維持海軍存在。雖然最初有困難,但解放軍海軍在避免災難性人員傷死的同時,迅速改善了其支持系統。不過,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是一個特例——並未體現解放軍海軍水面力量的真正實力。
  2013年3月與4月,一支由071型船塢登陸艦“井岡山”號、“旅洋”級驅逐艦“蘭州”號、“江凱”級護衛艦“衡水”號與“玉林”號四艘艦隊組成的特遣部隊,在南海執行了一次擴展巡航。這支艦隊在曾母暗沙舉行了演習,返航回國後受到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上將的接見。7天后,“蘭州”號和“衡水”號又在釣魚島附近進行了11天的巡航。“蘭州”號政委在接受《人民海軍》採訪時回憶稱,上世紀90年代時,海軍就開始為執行各項任務做準備。“目前,我們的公海訓練任務計劃安排得很滿,從而確保持續戰鬥能力”。
  沒有跡象表明目前維修保障能力嚴重限制了中國水面艦艇行動。毫無疑問,解放軍海軍繼續引入複雜地新系統及其行動範圍的擴展與節奏的加快,會繼續挑戰其維修保障能力。然而,在過去二十年裡取得的進展,說明解放軍海軍的維修保障能力,將使海軍做好迎接所有挑戰的準備。  (原標題:美媒解析中國艦艇保障能力 已做好迎接挑戰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90zaim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